CN论文网-诚信,专业,快速!论文发表您的首选。

CN论文网 - 专业论文发表指导机构.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欣赏 > 其他论文 >

收入阶层分异与社会和谐共生的思辩

时间:2013-12-25 15:43来源:才智 作者:傅龙华 点击:
本文从研究收入阶层分异与社会和谐共生关系的形成机理入手,思辩收入阶层分异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关系。适度的经济收入分异与维持社会共生关系之间本不存在根本的二元对立,但如果高收入阶层不遵守社会共生的约束条件,超度享受共生关系中的资源要素,不给中低收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几起低收入群体疯狂报复社会无辜群众的恶性事件,引起了全社会各个收入阶层的足够反思。恶性事件无疑是社会共生关系中的不和谐声调。这是个别地区、个别关联人处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不对所致,还是当前政治经济体制存在的缺陷所致?这样的事件是纯属偶然的个案,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此阶段必然发生的社会表象?与当前经济收入阶层分异有没有直接的关系?透过恶性事件的表象,探寻其内在本质的原因,可以衍生出经济收入阶层分异与社会和谐共生之间是否存在根本的对立, 经济收入阶层分异程度与社会共生共荣的关系等命题。本文拟从研究收入阶层分异与社会和谐共生关系的形成机理入手,思辩收入阶层分异与社会和谐共生的关系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研究当前高收入阶层履行社会共生责任问题的前提条件。
一、收入阶层分异的形成机理
1. 收入阶层分异存在经济学形成机理。一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1992 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确立后,市场机制在资源要素配置以及收入分配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按劳分配”,而每个人从事的职业不同,实际的劳动贡献也不同,由此必然引起不同人群经济收入的个体性分异;二是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由于各自的经济区位条件不同、经济发展历史沿革不同、自然资源禀赋状况不同,加上各地发挥发展经济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尽相同,经济发展的成效必然存在差异,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收入存在区域性分异;三是市场配置经济要素的波动性客观存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生产的产品和需求的原料时刻波动,市场对其满足的程度也随时空而变化,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经济效益亦会出现差异,由此催化了从业人员经济收入的行业性分异;四是在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由于政策和制度的不完善, 少数人钻了政策的空子,由此享受了制度漏洞的收益,并造成了个人收入的制度性分异;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资本的投资收益不会均等,产生了个人收入的资本性分异。另外,还有极少数人通过违法途径获取了高额的经济收入,并拉大了收入的阶层异化, 但是非法经济收入不属于社会成果的常态分配,本文也就未将其列入研究的范畴。 
2. 收入阶层分异存在社会学形成机理。一是代际继承引起收入分异。当代中国仍是一个以家族为基础的差序格局社会,家庭及血缘亲属关系是家庭社会资本的核心。家庭社会资本的第一圈层是核心家庭自身以及与核心家庭具有血亲关系的父系亲族,包括爷爷的兄弟,父母的兄弟建立的家庭。家庭社会资本的第二圈层是与核心家庭具有血亲关系的母系亲族,包括爷爷的姐妹、父亲的姐妹, 奶奶的姐妹建立的家庭。家庭社会资本的第三圈层是与核心家庭没有血缘关系的基于地缘、业缘及兴趣、爱好而结成的朋友圈层。按照当今中国社会的传统伦理道德和现行的法律制度,上一代的财产按照社会伦理秩序和现行法律规定,遗留给下一代继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上一代的自然人负债性遗产又不需要“父债子还”,因此,家庭资产代际继承会引起个人收入的继承性分异。二是婚姻组合引起收入分异。当前适婚青年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双方家庭的部分财产和本人财产一般随婚姻关系移动,所以代内婚姻自由组合引起了个人收入代内婚姻性分异。三是个人纵向“流动”引起收入分异。在任何社会制度下,每个人和群体的生理特征不同,智力和体力也必然存在差异,就是在同一工作岗位上,每个人均存在积累知识、财富、经验、阅历、技能等人生发展要素也不会完全相同, 在同一时期实现“社会流动”的幅度不一,因此,社会纵向流动将每个人引到收入分配高低不等的层级上去。
二、社会共生关系的形成机理 
社会共生关系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社会现象千差万别, 纷繁复杂,共生关系可谓形形色色,但是抽象分析其本质特征,不难发现构成社会共生关系,至少需要三个要素:主体要素、资源要素、约束条件。对于社会共生关系的本质内涵,学术界的界定也不尽一致。借鉴共生理论的创始人德贝里关于生物共生的概念,综合复旦大学胡守钧教授等学者对社会共生关系的解释,笔者认为:社会共生关系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以资源为纽带,经过自由选择,共同遵守一定的约束条件,并通过一定时间的斗争和妥协,最终形成一种互利和共荣的关系。社会是由各个层面的共生系统所组成,和谐共生是在合理的度内分享资源, 社会进步就在于改善人的共生关系。 
社会共生关系的出现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运行的偶然现象, 其形成、维持、演化的机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不同社会主体之间之所以要建立共生关系,第一动因是社会主体各自对生存必需资源的需要。有时社会主体双方或多方必须拥有对方需要的资源,主体之间需要建立资源交换型的互惠共生关系;有时主体各方同时需要某一资源,则需要建立对同一资源需求的竞争性共生关系。二是社会主体之间必须具有个体意志实现的空间和余地,均有自由选择与谁共生的权利,否则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共生关系。三是社会主体之间存在着斗争和妥协的双重性,当相互斗争到一定阶段,必然达成相互妥协的状态,也就是找到资源交换、分享、竞争的相对平衡点,否则会直接导致社会共生关系的消亡。四是社会共生关系的形成和维持必须有约束条件发挥作用,如果共生各方的行为不遵守现行法度或相关约束条件,那么各方的生存秩序必将遭到破坏,共生关系也会随之消亡。
三、收入分异对社会共生关系的影响 
理清收入阶层分异与社会共生的关系,必须从各自的形成机理分析入手。根据上述分析和论证的收入阶层分异的经济学和社会学形成机理,我们不难推定,收入分异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也可以理解收入分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社会势能。在合法的前提下,按照各自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对个人和群体的经济收入进行差异性分配也正是体现公平、公正,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探究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可以推定:公平正义主要是指基本权利的平等、发展机会和过程的平等,而不是最终结果的平均。在社会贡献不等的情况下,实行社会成员和群体收入分配的均等化恰恰不是人们对公平和公正的真实内心诉求。笔者认为,经济收入的适度阶层分异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也正是发挥社会分配制度正功能的表现,是促进社会流动和进步的内在动因,而不是当前少数社会冲突的根本起因。收入阶层适度分异与维持社会共生关系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二元对立。
那么,收入阶层分异对社会和谐共生有没有影响呢?回答是肯定的。社会共生理论认为,共生关系的维持必须基于前面阐述过的共生各方分享资源、自由选择、斗争与妥协、遵守约束条件等四个方面的前提。试想如果资源分异超过一定的限度,如果不能保证各方自由选择,如果各方不能遵守现行法度和相关约束条件,如果主体间只有斗争而没有妥协,在这些假设部分出现或者全部出现的情况下,高收入阶层或者低收入阶层均会成为社会共生关系的破坏者。特别是如果高收入阶层没有遵守约束条件,坚持与低收入阶层无限斗争而达不成相对妥协,不给低收入阶层自由选择的余地,并超度享受共生关系中的资源要素,势必引起收入分异的阶层固化,这对社会共生关系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如果当前社会高收入阶层能够认识到收入分异过度对共生关系的直接影响,对当前社会稳定的直接隐患,并积极履行其社会责任,采取相应举措和中低收入阶层分享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致富思源,回馈社会,这样必将大大减少当今社会的富贵特权思想和弱势群体的仇富心理,为构建全社会的和谐共生共荣关系发挥引领和示范的效能。 
参考文献: 
[1] 胡守钧. 社会共生论[M].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6. 3-4. 
[2] 何中华. 仇富• 儒商• 富人责任[J]. 博览群书, 2009. 11. 
[3] 王仲. 求同存异 共生共赢——读胡守钧教授新著《走向共生》[J]. 探索与争鸣, 2002.9. 
[4] 贾康, 刘保军. 如何看待社会上的高收入现象[J]. 宏观经济管理, 2002.8. 
[5] 关丽丽,崔淑芳.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探析[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9.
 
(责任编辑:铅笔画圆)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本着为广大作者服务原则.提供最快速,安全的论文发表服务
论文投稿:fabiaocn@126.com
咨询电话:15295038855
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189308602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投稿客服
  • 在线咨询:点击联系投稿客服(189308602)
  • 联系电话: 15295038855
  • 投稿邮箱: fabiaocn@126.com
  • 我们真诚期待为您服务!
真假刊查询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