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论文网-诚信,专业,快速!论文发表您的首选。

CN论文网 - 专业论文发表指导机构.

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欣赏 > 电子信息 >

我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汶川地震为例

时间:2014-05-19 16:01来源:未知 作者:吴菲菲 点击:
汶川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本文以汶川地震为例,探讨了我国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有效的组织与领导,缺乏专业的救助人员,缺乏持续的干预机制和体系化的救助方法。针对这些问
前言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安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自然灾害过后,国家第一时间调配人员和物资深入灾区进行救援与重建工作,彰显了国家实力。然而,作为恢复与重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危机的干预却缺乏应有的重视。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依据,心理活动是否健康,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直接因素。因此,灾后心理危机的干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针对我国心理危机干预的现状,我们亟待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干预工作,确保心理危机干预卓有成效。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心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心理是否健康,对于人们能否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灾害发生后,身处事故中心的个体很大一部分会产生心理问题。出于本能,当产生心理问题时,人们会向亲属、伴侣以及熟悉的朋友寻求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但是,自然灾害大都影响范围广、程度深、破坏性强,与个体关系亲密的人员基本也同样是受灾群体。这时,由专家介入进行心理干预,凭借其专业化的知识和手法,为个体提供支持、进行救助,帮助其恢复正常心理,为今后正常工作和生活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汶川地震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问题2008 年5 月12 日,我国爆发了里氏7.8 级的汶川大地震。强震不仅使高楼大厦夷为平地,也使人们的精神家园沦为废墟。虽然在震后的第一时间便有一批批专业的心理工作者进入灾区开展工作,但是震后一年心理问题集中爆发,四川官员接连自杀的现实,无疑是灾后心理干预不到位的最好证明。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有效的组织与领导
汶川地震后,各地政府立即调派专业人员赴灾区进行心理救助。同时,各大学术组织、医院都派出心理援助队伍,一些志愿者也进入灾区救援。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与领导,援助队伍“各自为政”,彼此缺乏配合。不仅浪费了大批人力物力,而且多次重复干预必然导致灾民的排斥与反感。有位被要求填写16次调查问卷的灾民便以故意选择相反答案的行为表示了他的不满[1]。一时间,心理咨询师成为最不欢迎的人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遭受到巨大阻力。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干预人员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与以往在心理咨询室进行的咨询不同,现场情况复杂、条件恶劣,咨询师对被援助者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对心理干预人员有着更高的专业要求。然而在此次危机干预中,不乏大量鱼目混珠的人员,他们草草询问几句后便把调查问卷给灾民填写,仅仅根据问卷而不是经过沟通和询问得出结论,可想而知其工作的有效性相当有限。还有一些救助人员,迫使受害者反复回忆事件经过,导致了二次伤害的发生,加重了灾民的心理负担。
(三)缺乏持续的干预机制
由于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与持续性,心理重建是一项漫长而系统的工程,完全愈合走出灾难阴影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但心理干预人员多是由外省临时调派至灾区,随着灾区救援工作的结束,心理救援者也相继撤离,无法保证为灾民提供持续有效的援助。鉴于此,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后就制订了20 年的救助计划,规定专业心理救助开始后,必须持续救助至救助对象完全康复为止[2]。
(四)缺乏体系化的救助方法
国外对心理干预的研究起步于20 世纪40 年代,近二三十年代迅速发展。而我国心理危机干预开展较晚,第一例正规心理干预是1994 年新疆克拉玛依火灾后,对伤亡者家属进行的心理救援。并且我国的心理干预多借鉴国外经验,缺乏本土化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研究,没有形成一套适用本国的体系化救助方法。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改进方向
(一)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统一领导机制
由各地政府抽调专业人员组成地震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集中深入研究以往国内外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学习强化心理救援专业知识。一旦灾害发生,立即启动心理干预应急小组,作为领导管理各方派出的救援力量的机构,进行救助计划的制定、队伍的分工、人员的培训、干预情况的监督和干预成果的收集等工作,以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干预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加强人才培训,组建专业队伍
由长期从事相关研究并有着丰富灾后心理干预经验的专家组成培训团队,对各大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以及社会志愿团体的核心心理工作者进行集中定期培训,再由其对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培训。由此便形成了一支以权威专家为中坚力量,专业组织核心人员为重要组成部分,众多掌握必备技能的心理工作者为支援力量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队伍。在救助过程中,可以根据成员的专业程度分配任务,有效利用各方资源。
(三)重视基层心理救援工作站建设
针对灾后心理救助人员会随队撤离的情况,我们应把眼光转向基层,只有依靠本地的力量,才能为灾民提供持续有效的心理救援。因此,我们急需筹备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配备有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和工作人员的基层心理救援工作站,并定期调派专家对工作站成员进行培训,帮助灾民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四)加强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研究
我国心理危机干预起步较晚,相关研究也较为缺乏,没有体系化的、成熟的干预技术。因此,我们应通过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综合实践不断探索,有重点地解决适合中国国情和国民特点的灾后心理援助的科学问题、组织问题、实施方法等关键问题,为灾后心理救援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3]。
参考文献:
[1]张然.咨询师:汶川地震有灾民被要求做16 次心理问卷[EB/OL].http://scitech.people.com.cn/n/2013/0424/c1007-21258118-2.html,2013-04-24.
[2]文荣康.《我国突发事件应激心理危机干预的探讨》[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3):4628. (责任编辑:铅笔画圆)

CN论文网,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论文投稿指导的机构。
本着为广大作者服务原则.提供最快速,安全的论文发表服务
论文投稿:fabiaocn@126.com
咨询电话:15295038855
在线咨询:论文发表-论文投稿-发表论文189308602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投稿客服
  • 在线咨询:点击联系投稿客服(189308602)
  • 联系电话: 15295038855
  • 投稿邮箱: fabiaocn@126.com
  • 我们真诚期待为您服务!
真假刊查询
  • 刊物名称:

  • 检索网站: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